丘脑中下核组胺在调节福尔马林诱导的口面部疼痛中的作用

疼痛是人类最常见、最令人不安的经历之一。虽然它有许多原因,但对疼痛感觉的欣赏取决于疼痛感受器(伤害感受器)的刺激和神经冲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丘脑是大脑的主要感觉站,由一系列核组成。丘脑下中核(Sm)是丘脑核之一,在疼痛感知中起着重要作用。

图1所示。大鼠丘脑中下核注射管尖端位置的研究。

图1所示。大鼠丘脑中下核注射管尖端位置的研究。

Sm、腹外侧眶皮质(VLO)和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构成疼痛调节通路。该系统的激活可能会刺激pag -脑干下行抑制系统,从而抑制脊髓和三叉神经核的伤害性输入。许多研究已经为这一假设提供了证据,各种类型的神经递质及其相应的受体都参与了这一途径。

组胺能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下丘脑结节乳头核,其轴突分布于大脑的各个部位,包括大脑皮层和脊髓。四种已知的组胺受体(H1H2H3.和H4)存在于外周组织和大脑中。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组胺和阿片系统参与疼痛的椎上调节。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研究了组胺H激动剂和拮抗剂单独和联合显微注射的效果1和H2和阿片受体进入丘脑Sm核对口腔面部疼痛的实验模型。在麻醉大鼠左、右两侧分别植入两根引导管。在触须垫皮下注射稀释福尔马林溶液引起口面部疼痛,记录面部摩擦持续时间45分钟。

皮下注射福尔马林产生两相摩擦面部行为(第一阶段:0-3分钟,第二阶段:15-33分钟)。组胺H的分离和联合显微注射1和H2受体激动剂(分别为2PEA和地马普利)和阿片受体激动剂(吗啡)可减轻疼痛相关行为。组胺H的镇痛作用1和H2受体激动剂被先前微量注射纳洛酮(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阻断。此外,预先显微注射组胺H1和H2受体拮抗剂(分别为非索非那定和法莫替丁)抑制吗啡诱导的镇痛。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Sm水平上,组胺H的活化1和H2阿片受体减轻了炎症性口面部疼痛。此外,在Sm水平,组胺H1和H2阿片受体相互作用介导源自口面部结构的疼痛。

Amir Erfanparast, Esmaeal Tamaddonfard, Mina Taati, Milad Dabaghi

出版

丘脑下中核组胺H1和h2和阿片受体在调节福尔马林诱导的大鼠口面部疼痛中的作用。
Erfanparast A, Tamaddonfard E, Taati M, Dabaghi M
Naunyn Schmiedebergs Arch Pharmacol. 2015年10月

脸谱网 推特 linkedin 邮件 脸谱网 推特 linkedin 邮件

留言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