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纤维肌痛中枢致敏的研究

纤维肌痛综合征(FMS)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和广泛的肌肉骨骼疼痛,此外还有抑郁、疲劳、睡眠障碍和精神表现受损等症状。FMS的病因和病理生理仍有待证实,尽管普遍的共识是中枢神经致敏和缺乏疼痛抑制机制可能涉及。脑图研究通过提供关于FMS疼痛刺激时CBF反应空间分布的证据支持了这一假设。具体而言,观察到中枢神经疼痛神经基质的夸张活动。相比之下,关于这些反应的时间动态的证据仍然很少。脑血流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为经典脑成像范式所揭示的信息提供补充。在这方面,一些研究已经证明了经颅多普勒超声(fTCD)在心理过程(包括急性疼痛经历)中分析CBF反应的有效性。fTCD可以连续、无创地测量大脑基底动脉的脑血流速度,并提供出色的时间分辨率。这些动脉流速的变化反映了其灌注区血液需求的变化,这是神经和血管活动密切耦合的结果。

图1所示。

我们最近的研究发表在疼痛医学2016年,使用功能性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了FMS患者和健康个体在疼痛压力刺激期间脑血流量(CBF)调节的时间动态。记录了24例FMS患者和20例健康人在疼痛压力刺激下的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和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参与者被提供了两个刺激块:a)固定压力(2.4 kg)和b)刺激压力,分别校准以在所有参与者中产生相同的主观和中等疼痛强度(FMS患者平均为3.52 kg,健康对照组平均为5.12 kg)。

强调时间动力学是中枢神经痛觉加工过程中血流动力学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该研究揭示了FMS患者和健康个体中CBF调节的复杂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有四个主要组成部分:疼痛发作前的预期增加,早期增加,短暂下降到基线或以下,最后增加。各成分均有组间差异。预期成分仅在FMS患者中出现,特别是在ACA中,支持FMS中疼痛敏化过程的发生,并符合神经心理学理论,假设前内侧结构,如前扣带皮层和腹内侧前额叶皮层参与预期加工。与代表情绪和认知疼痛成分的内侧疼痛基质特异性多动的观点一致,患者在固定压力条件下表现出更大的早期CBF增加,主要是在右侧ACA。此外,在相同疼痛条件下,患者在ACA和MCA中观察到早期成分后更强的CBF减少(图1和2),表明FMS中发生了防御反射。作为一种限制刺激处理和防止过度刺激的保护机制,防御反射在整个MCA反应期间的CBF减少中也很明显。最后,发现临床疼痛严重程度和脑血流反应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图2所示。

总之,结果表明急性疼痛处理与CBF调节的复杂模式有关,其中FMS患者在反应的所有阶段都表现出改变。这种异常可能归因于中枢神经伤害性敏化和保护-防御反射机制等心理生理现象。患者的预期脑血流反应可能与疼痛慢性化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机制有关。

卡珊德拉·i·蒙托罗·阿吉拉Gustavo A. Reyes del Paso
西班牙雅桑坦大学心理学系

出版

纤维肌痛疼痛刺激时脑血流调节模式: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
Montoro CI, Duschek S, de Guevara CM, Reyes Del Paso GA
2016年5月31日

脸谱网 推特 linkedin 邮件 脸谱网 推特 linkedin 邮件

留言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