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体材料引导足部骨再生的新视角

引导性骨再生(GBR)是Melcher在1976年开发的一种用于增加骨体积的外科手术。它使用屏障膜,带或不带颗粒骨移植物或/和骨替代品。GBR骨再生的基本原理是不同的细胞在愈合过程中迁移到骨缺损处具有不同的速度电位。机械屏障可以防止不需要的细胞(例如来自周围软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向内生长,并允许需要的细胞(例如多能细胞和成骨细胞)通过。膜可以是不可吸收的,也可以是可吸收的,明显地消除了需要去除膜的后者。

在骨缺损修复的GBR中,可以使用四种主要类型的骨移植材料: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和合成材料。自体移植物是将组织从一个部位(主要是髂骨)移植到同一个体的另一个部位,这是移植手术的金标准。自体移植物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它们具有高度成骨性(即使在没有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的情况下,它们也会引发骨形成),但很难获得足够数量的移植物材料,并且在供体部位可能存在并发症。同种异体移植是将组织从一个个体转移到同一物种的另一个基因不同的个体。主要优点是避免了二次供体,但疾病传播的可能性仍然是一个问题。异种移植物(来自其他物种的材料)是骨导电性填充物(它们作为支架从周围的骨骼沉积新骨),因此当它们与人类骨骼结合时,它们会慢慢地被新形成的骨骼所取代。主要的问题是可能存在宿主免疫反应的风险。合成材料(碳酸钙、硫酸钙、合成羟基磷灰石和磷酸三钙)具有严格的骨导电性。

我们报告了一例使用异体材料引导骨再生的病例,该病例是一名62岁的白人女性,她患有粉碎性跟骨骨折并Böhler角度凹陷,需要进行原发性距下关节融合术。该手术是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大多数手术以创伤后距下关节病和疼痛结束。在原发性距下关节融合术中,用硬体固定距下关节并加入骨移植物填补空隙。由于我们的患者有多处骨折,因此多次手术,我们使用异体材料而不是自体移植物来治疗她,以避免可能的供体部位并发症。我们还使用了可吸收的胶原膜来维持再生过程中的组织引导,并避免潜在的不愈合。可吸收胶原膜在骨再生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为(1)它作为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的底物,(2)有助于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化,(3)增加成骨细胞的增殖率,(4)刺激组织愈合。手术12周后,移植物完全融入,受伤近两年后,她没有疼痛,走路也没有跛行。

总之,我们提出了GBR在跟骨粉碎性骨折后广泛骨缺损的新应用。胶原膜增强了异体骨移植物的快速结合,并且没有任何并发症,支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Igor Frangez, Tea Terezija Cvetko
卢布尔雅那大学医学中心,创伤学系,Zaloska cesta 2,卢布尔雅那,斯洛文尼亚

出版

异源材料引导下组织再生治疗原发性距下关节融合术1例。
Frangez I, Kasnik T, Cimerman M, Smrke DM
2016年5月3日

脸谱网 推特 linkedin 邮件 脸谱网 推特 linkedin 邮件

留言回复